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Launching strate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Lessons from China and Taiwan(從兩岸學到的經驗)
這篇由Chi-Jen Yang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期刊中發表了,
有關國家要推行電動載具產業可以從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市場學到什麼。
這邊我就簡短的描述該篇的內容:
中國政府:
當初其實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並沒有統一的禁止騎乘摩托車政令,
每個地方都推行自己該地政策,
理由有交通安全考量,交通流暢度考量,也有空氣污染的考量。
但由於禁摩的城市越來越多(共90個城市),
所以後來就變成好像是一個經過國家統一頒佈的政策,
因此文中就以policy accident(意外的政策)取代了policy success(成功的政策)。
台灣:
由於台灣採取補助及倡導的方法來推行電動載具的使用,
但人們都還是會以燃油機的摩托車作相互比較,
例如電動摩托車的價錢過高,產品成熟度又低,
還有廠商願意投入的熱情也低(因為可以賺的錢比較少)。
所以民眾很難累積出購買的氛圍,而產品更難有機會變的讓民眾想去買。
落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裡。
所以文中就舉例了,挪威決定頒布法令,
禁止燃油引擎的交通工具在部分地區禁止行駛。
英國更是要透過提高燃油交通工具的稅,一方面透過增加的稅金來補助,
誘使人們購買更環保的交通工具,一方面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到底人們是吃軟不吃硬還是吃硬不吃軟,我相信我們心中都有個底!
PS:目前中國也有10個城市開始禁止騎電動自行車,
基於與禁止騎摩托車的理由相同,因為交通真的太亂而且事故率也上升!
未來會不會對中國的電動自行車投下一個市場震撼彈,真的要再多觀察!